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
2022-10-26 10:00: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0259传统戏曲遍布青春校园。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常态化、制度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我们看到:上海戏剧学院“416女团”在戏曲中唱古歌的视频红遍网络;融合了戏曲元素的游戏《原神》中的“女神裂观”唱段甚至引起了国内戏曲圈众多各剧种艺人翻唱,并在视频网站上被百万人频繁播放,成为一种时尚的校园文化...
随着“戏曲进校园”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以及国家对美育和戏曲教育的日益重视,中小学生与戏曲的渊源更加深厚。他们不仅是“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也有机会接触和认识戏曲,甚至自发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传播者甚至研究者。
从“进校园”到“留校园”,实现戏曲传承。
踢腿、开裆裤、打棍子……这些是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三年级学生吴六年来的日常活动。他三岁半开始练京剧基本功,现在仍然保持每个周末七八个小时的训练强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金范京剧团的班主任陈艳丽老师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戏曲。由于京剧团一开始担心“找不到学生”,所以“择优录取”后仍有300多人,见证了京剧的火爆。“我们应该用戏曲教育的方式育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陈艳丽认为。
“我不会有学习京剧会占用孩子学习其他科目时间的担心。京剧基本功也算是一种身体锻炼,不仅有助于他强身健体,现在的他是‘站如松柏,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孩子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经常和同学分享京剧知识。”吴的母亲说。
“重视美育为戏曲发展提供了契机。因为美育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传统文化,而戏曲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文学评论家胡一峰指出。在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戏剧(包括戏剧)是比较受重视的科目之一。戏剧(含戏剧)明确列入义务教育五大艺术课程,戏剧由“进校园”改为“留校园”。
在学校里,结合美育、课后服务等关键词的戏曲元素越来越普遍,融入教学体系。“要充分发挥戏曲的美育功能,就要防止戏曲表演和知识讲座代替美育,把美育融入教育框架的设计中,让戏曲真正起到滋养心灵、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胡一峰说。
“朝霞映阳澄湖,芦花把饭放柳成星香岸。感谢劳动人民的双手,绘就了灿烂的江南鱼米之乡……”悠扬的戏曲声从教室里传出,在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学校会在中午给孩子们播放京剧的经典选段。为了让小学生充分体验京剧的趣味性,学校还举办了“京剧节”,由语文老师普及京剧知识,美术老师教大家自己画脸谱。
很多中小学都聘请了戏曲专业人士授课,让学生不仅对戏曲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还能更加专业,培养戏曲人才。“戏曲进校园,专业人士必须放下身段,主动、积极地走进校园,培养专业的戏曲人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周星说。
云上“投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同时,“互联网加戏曲”的大规模传播吸引了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网络一代”通过在网络上了解戏曲,成为“曲友”“票友”。“新媒体弥补了那些‘留在博物馆’的传播缺陷,比如戏曲。年轻人和互联网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渠道更好地接受传统艺术。”周兴说。
在手机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上,有京剧、豫剧、秦腔等著名剧种近3000万次播放。这类手机音频软件保存了各种戏曲的珍贵录音资料,戴上耳机就可以沉浸在名剧的唱腔中。“我经常在Tik Tok看京剧,看得很快,还在喜马拉雅听李宗义的《大闹天宫》。”大三学生吴说。
Tik Tok、Aauto Quicker、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往往拥有百万以上播放量的话剧《名场》,视频平台往往有意扶持传统话剧视频的发展。今年年初,哔哩哔哩播出了一个以传统戏曲为特色的元宵晚会《千灯节》。Aauto Quicker直播推出了《今日我出道》和《大师剧》两档话剧直播IP节目,让直播间的观众感受到了话剧的魅力。单场直播人数达152.8万,获赞188万次。
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2021》总论文章中提出:“通过高雅的艺术、优质的娱乐产品、健康的审美时尚占领网络阵地,培养对真善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我经常在哔哩哔哩上观看与戏剧相关的视频。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近年来重新重视戏曲,相关视频不仅产量高,质量也高。”来自台湾省的北京师范大学艺雅昆曲社成员郑婷怡说。
数字化让传统戏曲受益匪浅,由戏迷自发创建的“昆曲宫池数字化网站”恢复了传统的宫池排字,不仅为乐手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昆曲的传播插上了翅膀。
戏曲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入口。
“我终其一生都是丑八怪,手眼走路,弹弦打鼓,唱歌读书跳舞。”传统戏曲常常演绎历史故事,讲述中华民族的家国大义。有许多美丽高雅的歌剧,如《牡丹亭》和《西厢记》...可以说,传统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美、服饰、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戏曲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外在符号。同时也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人们表达中国人生的基本价值观。戏曲是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很好的入口。”胡一峰认为,很多年轻戏迷对戏曲的热爱,就像向传统文化之湖扔石头,激起涟漪,激起他们对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的兴趣。
“看过《闹天宫》这部剧之后,就有兴趣看四大名著了。”吴说,他的祖父母会告诉他许多历史故事,以帮助他理解歌词。他不仅喜欢听,还把它用在作文里。
校园里的一些“曲友”“票友”甚至把古典戏曲或者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文本来看,很多古典戏曲剧本本身就是文学经典。当人们了解并找到戏曲与传统文化的精神联系时,自然会喜欢上传统文化。”周兴说。
郑廷骅一开始喜欢日本的舞剧和能量剧,感慨之余又在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歌舞剧艺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找到了昆曲,也因为昆曲,他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导致他来到北京学习古代文学,一路走到博士。
“歌剧真的是改变我人生的一个点,影响了我的很多选择。读研究生的时候,我选择了继续学习古典戏曲。读一些枯燥的戏曲文本时,因为知道这个文本在舞台上是什么样子,所以觉得纸上的文字是活的,有一种和几百年前的人对话的感觉。”北师大艺雅昆曲社成员曾子瑞说。雅昆剧社的另一位成员徐畅也因为对昆曲的热爱,选择了学习中国古典戏曲。“周末参加戏曲社的活动,是一种‘充电’。我觉得我所研究的真的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歌剧艺术激励着我在学术上继续研究。”雅昆剧社部分成员赴日本、美国深造,继续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的翻译。
戏曲传承从校园走向世界
“观古今,舞台是个小世界;继往开来,让世界成为一个大舞台。”去看歌剧吧,唱戏的少年们,有文化自信,在世界舞台上自发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戏曲,把传统戏曲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青少年学习玩耍,会对父母和周围的同龄人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陈艳丽说,“金范京剧团的孩子学了京剧后,很多家长对京剧一无所知,后来就喜欢上了戏曲。后来他们直接用孩子唱京剧的片段做手机铃声”。吴的母亲说,在她的孩子学会京剧后,她走进剧院去陪他看戏的次数更多了。
“京剧团的孩子,将来的学业和事业可能都不会涉及到,但每一个学过京剧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文化自信,都融入到了血液里。一些学生去英国的牛津大学、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等。去留学,也会给外国朋友讲京剧。”陈艳丽说。
“戏曲艺术有它的魅力,但它仍然是少数,热爱它的人需要投资,传播和推广它。”周兴认为。北师大雅昆剧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欧阳和徐树春两位老师每周六都来授课,风雨无阻,没有报酬。他们迷人的精神和风采影响了艺雅昆曲社的每一位成员,他们要把自己的“绝色”送到更多人的耳朵里。成员们经常去中小学讲昆曲。“我在四川教书的时候,很多西部地区的中学生都没听说过昆曲,我就给你看经典片段,给你讲有趣的故事。”曾子瑞说道。
高校的流动性很大,但很多曲社毕业的学生选择继续在国内讲昆曲故事。有的人回新疆当免费师范生上课教昆曲。有人漂洋过海深造,加入了耶鲁大学当地的音乐社团,继续传播昆曲。
“我觉得昆曲应该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对于体验过昆曲魅力的人来说,哪怕事后偶尔能记起一句歌词,我们的努力也不会白费。”据亚昆曲学会会员陈介绍,从今年开始,雅昆剧社实施了“师徒”计划,每个老成员带几个新成员,针对学生学习昆曲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已经工作的老会员,周末依然愿意抽出时间给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只希望为昆曲的传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为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南航智慧”...
-
给机器人一双灵巧的“手”...
-
开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涨0.04%,电子烟概念领涨...
-
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2780亿...
-
港股开盘:恒生指数跌0.46%,蔚来汽车涨超7%...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638元,上调30个基点...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7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44例...
-
专家:胃结石有很多种只有这种情况可乐才能治...
-
35岁是道坎儿:互联网行业容不下“大龄青年”?...
-
消费提示:买家用净水机看清关键指标...
-
10月26日热股前瞻:7股突发利好...
-
数字广告行业萎靡谷歌Q3财报不及预期盘后股价大跌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