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协同机制
2025-04-05 07:51:30 来源:新华网-北京 阅读量:14113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家,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497项……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实施情况的工作启动会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上,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经信局报告,“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已初步形成。
区域协同立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由三地共同组织起草,于当年11月分别由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通过并公布施行。在法规的护航下,三地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三地共同推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启动运行。
京津科创和产业资源优势互补成效初显。2024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注册企业分别超800家、300家,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成功举办,签约合作项目53个,意向投资额超300亿元。
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联合绘制区域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共享库。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497项,成交额8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逐链出台6条产业链招商方案,成功申创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7个。
据悉,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进一步提升京津冀作为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上海钢联年报摘要: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2.87%...
-
绍兴城发5.81亿元经营性物业ABS更新至“已受理”...
-
北京平谷:西红柿尝鲜季开幕...
-
寻找二十四节气AI|清明:何处寻觅杏花村?...
-
宜信好望角:胖东来快速出圈引发效仿,服务或将成为下个营销竞争点...
-
宜信好望角:互联网双子星百度、谷歌,在科技的天幕上熠熠生辉...
-
河北沧州:延长课间时长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
沪深北交易所联合发布细则全面推进程序化交易监管...
-
宜信财富:30岁功成名就的亚当·格兰特,认为天赋不是关键...
-
宜信财富:出海成为中国企业重要选择,需稳抓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
-
江苏靖江:“清明春韵忆古铭今”——“我们的节日·清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
-
沈铁加开82对列车应对清明假期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