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引领共建共创“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
2024-01-22 22:07:41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9016前瞻布局 推进产业融合新发展
固态电池具备优异的安全性能及能量密度提升潜力,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了解,截至去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在大会现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十多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储能电池技术和产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换言之,没有电池方面的领先地位就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地位。
固态电池的突破带有很强的颠覆性,我国能否能够顺利闯过固态电池技术和量产的关口,这将是确保我国实现汽车强国、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一战。“客观认识全固态电池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大研发投入,是非常必要的。”陈清泰说。
他认为,固态电池具有跨多学科的特征,需要跨领域、跨学科、跨产业链的协同攻关合作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协同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将为我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的高水平的平台。陈清泰表示说:“我衷心祝贺创新平台的成立,也期盼着这个创新平台能够发挥创新协同、创新引领的作用,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发挥支撑作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全面市场化拓展新阶段。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预计,到2025年或者2026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当中将达到一半以上。他表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要将行业各个方面组织到一起分工协作,利用好新能源汽车大市场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早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急需产学研各方、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研究突破。
郭守刚提出:一是要一体化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要补齐支撑技术和共性平台发展的短板,持续提升基础支撑能力;三是要持续优化应用环境,持续构建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
“欧阳明高等院士牵头成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可谓恰逢其时,我们期待创新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整车、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企业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愿与各方一起,汇聚资源、通力协作,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表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了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凝聚行业的力量,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研发应用。他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强化产学研交流融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促进新型储能技术进步,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郑宏宇强调,“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正当其时,是我国锂电产业发展历程中重要一步,布局长远。加快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是持续保持我国在该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现场宣读了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关于支持建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复函》。平台将有效整合行业内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学术交流、技术攻关合作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应用牵引,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积极探索全固态电池的科研与产业化的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回顾了全固态电池科研发展历程。“全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陈立泉认为,为了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不仅要关注全固态锂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新型电解质材料、界面改性和电池失效的机制,同时也要重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解质的批量生产制备技术、大面积固态电解质薄膜连续制备技术、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制备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讲述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面临挑战。他表示,我国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以全固态电池为主导,其中硫化物电解质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特点,以固液混合为主要特点。
“从全行业看,我们既要发展渐近性的半固态技术路线,又要防范激进型全固态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欧阳明高认为,中国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前认知还需统一、聚集力量、协调产学研,需要联合起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共同突破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将大幅度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这对2030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增加了确定性。”欧阳明高表示,对于未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定位于三个方向:科研服务平台、基础研发平台、产业协作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
凝聚发展共识 集结顶尖力量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产业亟需产学研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闭门工作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和《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组织架构》。
期间,平台成员聚焦全固态电池产业政策、技术和产业发展。重点就如何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协同攻关的合作平台;组织研究全固态电池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及产业政策;推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未来,平台将紧贴国家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加速固态电池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科技创新。同时,强化固态电池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快推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成为输出创新力量的高能平台。
本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巡视员陈宏生,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副局长方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财政部经建司能源处副处长宋家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吴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郑宏宇,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建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侯福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董事长万鑫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等行业组织领导;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弗迪电池首席技术官孙华军,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潘芳芳,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亿纬锂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赵瑞瑞,容百新能源董事长白厚善,深圳贝特瑞总经理任建国,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卫蓝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琪,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董事长华剑锋,上汽集团副总裁祖似杰,一汽集团研发总院院长王德平,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院长史建鹏,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古春山,凯翼汽车党委书记刘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授孙学良,上海大学教授卢世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小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洪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赵克斌以及来自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与投资机构的代表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的召开,预示着我国全固态电池产业研发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相关各界将团结一心,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周期,以实现全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与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私密护理市场的商机与挑战:壹大夫代理模式助力创业梦想...
-
纪雪洪:四年亏损超200亿,北汽蓝谷巨亏症结在哪儿?...
-
私护产品市场大热,壹大夫代理模式助力创业梦想!...
-
要做私护产品代理,选择壹大夫是明智之举!...
-
合肥首条氢能公交线路开通,安凯客车批量投入运营...
-
奔腾T90与长安CS75PLUS,如何选择10万元SUV...
-
北京地区2023年新增贷款突破1万亿元...
-
哈银消费金融以合规稳健经营为基,践行普惠为民初心...
-
要做私护产品代理就找壹大夫!...
-
奔驰大G系列多版本展现豪华SUV魅力...
-
如果昂克赛拉销售不佳,马自达还能坚持吗?...
-
宝妈的新选择:轻松兼职,与壹大夫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