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网 手机端
首页 > 热点 >

问界新M7Ultra上市即交付,赛力斯汽车引领品牌向上

2024-07-16 22:47:44   来源:易车网   阅读量:5537    

2024年,注定是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载入史册的一年。购置税补贴政策开启“退坡”之旅、传统车企频频在电动化领域发力、从去年年初实施的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之上,此前被业内视为“蓝海”的新能源车赛道正在变得愈加拥挤。

面对快速多变的市场发展格局,汽车企业究竟该如何满足消费者日渐提升的用车需求,考验着汽车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消费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无疑是获取用户青睐和信任的基础,也是实现长期发展的根之所在。

赛力斯汽车,就做到了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截至目前,AITO问界系列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就在6月2日,问界新M7 Ultra首批交付活动在重庆、深圳两地同步举行。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重庆将新车钥匙交付到首批车主手中,并与用户朋友们进行了亲切交流。与此同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及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也同步在深圳将新车钥匙交付给首批车主。真正做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市场表现抢眼 以用户需求向上发展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发展不断成熟,广大消费者对于用车体验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用车需求,成为更多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赛力斯汽车凭借其坚持的“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理念,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用车保障。

在产品层面上,随着问界新M7 Ultra的上市,不仅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丰富购车选择,新车的上市也成为赛力斯新能源布局的关键一环,用高质量产品彰显AITO问界向上发展之道。

新能源车市场是推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过去几年中,我国新能源车领域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数据显示,5月第三周新能源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达到50.2%,首次突破50%。零售端渗透率与终端上险渗透率双双突破50%关键临界点。

令人欣喜的是,赛力斯汽车以软件定义汽车,通过智能赛道突破重围,成功跻身新能源高端主流阵营。截至目前,AITO问界系列用户规模已接近30万,旗下三款重磅车型问界M9系列、问界M5系列、问界M7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

销量是最好的证明,5月13日-19日,在50万以上豪华车型销量榜单上,问界M9以3379辆的销量成绩成为榜单上的“销冠”,将德系对手“56E”甩在身后。

问界新M7同样赚足流量与销量。在今年1月1日-5月19日新势力车型销量榜单上,问界新M7的销量达到9.05万辆,“遥遥领先”于榜单上的其他对手。

AITO问界系列的热销始于智能科技,又不止于智能科技。AITO问界系列之所以能后来者居上,除了智能科技,还跟赛力斯汽车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息息相关。

作为国内领先的技术科技型企业,得益于多年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赛力斯汽车在三电技术、增程技术、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制造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北京车展上,赛力斯汽车对外分享了自主研发的赛力斯魔方平台。据悉,该平台具有“全景安全、多元动力、百变空间、智慧引领”的特点,旨在为用户带来“好开、好用、超安全”的用车体验。

要知道,赛力斯魔方平台是目前行业唯一能够兼容超增、纯电、超混三种动力形式的平台。其中在超增领域,通过五次迭代,赛力斯增程5.0系统的热效率已达45%,油电转换率高达3.65kWh/L。一升油可发电3.65 度。

此外,赛力斯魔方平台的“百变空间”首先体现在舒适百变的底盘上,驾乘者可以通过搭载单/双腔空簧、CDC悬挂,后轮转向等配置,满足用户从基础到舒适再到豪华的不同需求。同时,“百变空间”还体现在车身尺寸和车型两大方面。魔方平台可以覆盖B-D级车型,并具备轿车、SUV、MPV车型的拓展能力,真正实现魔方百变。

在一系列先进技术加持下,赛力斯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率先突出重围,引领中国汽车品牌走向高端,走向世界。

产品力领先 同级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如今,越来越多车企意识到:唯有提供更符合主流消费群体所需的高质量产品,才能满足消费市场日渐提升的用车需求。

实际上,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车企必须依靠产品力来说话。而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自主品牌,则是产品力提升换来市场的代表。

为了保持强劲的竞争力,AITO问界系列还在加速上新。此次问界新M7 Ultra已正式发布,这款新车最大的亮点是将搭载旗舰级192线激光雷达,该雷达拥有更远的探测能力,车辆的智驾功能更加强大。

问界新M7 Ultra全新升级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可对减振器阻尼进行毫秒级调整,用以缓解车身振动并阻止轮胎产生跳动,以此来降低车辆俯仰,控制姿态起伏,确保行驶中的舒适性始终如一。而且,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提供了较硬、标准、运动多种驾驶模式选,可随车辆车速、路面状态、工况变化等因素对阻尼力进行自动调节,带来更稳定的驾驶感受。

如在加速和制动时,可通过提升阻尼抑制车辆的加速抬头、制动点头,做到起步加速更平顺,制动平稳不晕车。过弯时,CDC控制减小车身侧倾,提升车辆操控性。城区低速行驶时,随速阻尼变化功能将维持低阻尼设定,以保证驾乘舒适性;而当车辆进入高速路段且车速较高时,阻尼力则变大以提升行驶的稳定性。

众所周知,192线激光雷达是业界首款最高点频、最高线数、最高帧率的激光雷达。不同于行业常规的96线、128线激光雷达,此次问界新M7 Ultra的192线激光雷达不仅远高于业界点频,探测精度更高,还拥有最远探测距离,远超出行业一般激光雷达200米的探测距离,帮助车辆提前发现远处的障碍物和潜在风险。

在同级别产品中,理想L7也是一款颇受市场关注的车型。那么,两款车谁更具有优势?

首先,从性价比上来看,问界新M7 Ultra的售价区间相比理想L7而言,准入门槛降低了约5万元。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在空间利用率方面,尽管问界新M7 Ultra尺寸不如理想L7,但其车内空间利用率却做得相当不错。整个座舱的空间比较宽裕,加上全车标配的棉花糖座椅,以及前后排座椅的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乘坐舒适性表现出色。

在智能化方面,问界新M7 Ultra凭借华为赋能优势尽显。其搭载的鸿蒙智能座舱3.0系统,不仅支持离线地图、语音导航等一系列功能,还能与华为手机内的各类应用实现流畅转换。比如你在手机上开启导航,上车后车机大屏就能无缝衔接,非常方便。

而且,问界已开通了全国范围内的高速城市快速NCA功能;去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城区NCA功能也正式上线。得益于此,问界M7的10万订单中,有60%的年轻用户都选择了智驾版本。反观理想L7,无论是在智驾市场布局还是技术发展速度来看,都与问界新M7 Ultra存在较大差距。

上市即交付 赛力斯汽车破浪前行

当前,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连续多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亮眼的数据并不会让车企感到些许轻松。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车市,“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车企们为了活下来,疯狂卷配置、卷价格、卷流量,产品、技术严重同质化,多数新能源车企都在赔本赚吆喝。

风起云涌的新能源车市,能实现品牌溢价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少之又少。这其中,赛力斯汽车是能实现高质量正向发展的“少数派”。

凭借着品牌技术沉淀以及持续高研发投入,使赛力斯汽车和华为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自进入市场以来,便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一颗闪耀明星。

具体来看,两家企业都是谋定而后动的长期主义者以及行动敏捷者。比如,赛力斯汽车从一根弹簧起家,到进军汽车整车行业,再到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坚持重金投入技术研发、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标杆。

如果没有长期主义的谋略和耐心,没有创新突破挑战常规的决断和定力,也就没有AITO问界迎来一个又一个新里程碑。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经历2023年上半年一段时间低谷后,AITO问界再度起飞。新品不断迭代推出,以及攀升的销量数字,让AITO问界持续迎来高光时刻。

市场的持续热销,也进一步印证了双方跨界合作模式的创新性和领先性。目前,赛力斯汽车共拥有3座智慧工厂,其中智能化设备总量超过5000台,并融合了AI视觉、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更优质的智能化产品。据介绍,得益于虚拟调试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赛力斯旗下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均得到严格把控。不仅通过搭建物联网IOT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更以VIN码的形式建立起“一车一档”的管理模式,让车辆生产全过程均可追溯。

此外,为了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质量检测,赛力斯汽车产线创新性的设计了46个AI视觉监测点,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全面检测。为保证生产精度,产线配备有蓝光检测及在线测量机器人,更实现了行业领先的0.05毫米测量精度,即使是“比头发丝还细”的细节都能被质检系统准确捕捉,最终确保每一辆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都拥有超高品质。

作为用户完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付节奏已成为新能源市场竞争必须优化的重要一环。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承诺,让问界新M7 Ultra上市即上量,目标6月第一周交付4000台,全月交付2万台!让每一位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自己的爱车。

赛力斯汽车将以卓越的体系化能力,大幅缩减用户下订后的等待周期,让用户无需等待,真正实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让更多人看到“赛力斯速度”和“赛力斯信心”。

总结

不难看出,赛力斯汽车始终对用户需求、市场趋势有着深度的思考,通过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日益完善的产品布局,逐渐找到了应对市场变革、谋求自我进化的最佳途径。站在硝烟弥漫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赛力斯汽车将继续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自主品牌持续向上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